欢迎访问洪恩汉语官方网站!
0512-676125770512-66880030
微信号:hongn_sz 随时欢迎微信联系!
总部:凤凰国际大厦1303室 园区、新区、独墅湖高教区均有教学点

让欧洲深度感知中国
——走进新时代的中欧人文交流

发布时间:2017-08-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军

让欧洲深度感知中国1.jpg
图为今年农历春节期间在比利时南部小城迪南,人们参加春节盛装巡游。新华社发
 
让欧洲深度感知中国2.jpg
图为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的“欢乐春节”晚会上,演员表演杂技《顶碗》。新华社发
 
【特别关注·中外文化交流】
 
  20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世界连接在一起。沙漠的驼队、大洋的风帆让世界变得不再遥远。中国和欧洲虽然地理位置相距遥远,但同在一块欧亚大陆上,比邻而居,山水相连。自古以来,东西方民族通过贸易和商品交换促进了各领域的相知、相通。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新的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正在东西方之间延伸,而作为联通民心的中欧人文交流正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文化交流丰富多彩
 
  近年来,中欧人文交流在“欧盟首都”的布鲁塞尔异常活跃,欧洲议会大厦、欧盟对外行动署、一些欧盟机构驻地、欧盟智库,乃至一些学校,都成为中欧人文交流的场所,一些中国书法展、绘画展、摄影展在这里举行。如果说欧盟机构的官员见多识广,那么,人文交流走向学校则意义非凡。近年来,中国驻欧盟使团与欧盟第二中学建立起合作关系,邀请中国中小学生与欧盟二中的小伙伴进行交流。2017年,第三届  中国-欧盟文化艺术节更是选择在布鲁塞尔百年老校圣米歇尔中学剧场举办,在中欧青少年中播下和平与友好的种子。
中国-欧盟文化艺术节于2015年首次举办,次年,艺术节组委会在欧盟总部所在的布鲁塞尔正式注册成立,建立起中欧文化艺术交流的常态化机制。三年来,艺术节将中国书画、绘画、音乐、舞蹈、摄影和动漫等文化精品在欧盟机构集中展示,通过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出当代中国欣欣向荣的发展成就和当代中国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欧盟文化艺术节成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实了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的内涵,为中欧人民相互了解和信任,共同创建繁荣、和谐与幸福的美好未来搭建了一座友谊之侨。
  在“欧盟首都”,每年春节期间举办的“欢乐春节”大型文艺演出,以及中国驻比使馆在布鲁塞尔和比利时其他城市举办的春节巡游活动,已成为中欧人民共同欢庆的重要节日。春节巡游活动期间,大红灯笼高高挂,20余支中外表演团队,1000多名“演员”舞狮子、扭秧歌、打腰鼓,当地人与华人一起体现了快快乐乐过大年喜庆气氛。风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让欧洲人感受到中国不仅是一个经济迅猛发展的国家,而且是一个多民族的,包容和开放的东方文明古国。
 
孔子学院发挥重要作用
 
  万丈高楼靠的是坚实的地基,中欧人文交流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欧盟有28个成员,中欧人文交流靠的是中国与欧方各成员密切交往与务实合作。中国驻比利时使馆教育参赞陶洪建告诉记者,孔子学院对推动中比语言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平台支撑作用。在人口只有1000多万人的比利时,目前中比双方合作建立孔院6所。有的孔院除在本部开设汉语初、中、高级课程外,还在外设立教学点。孔院在不断丰富办学内容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活动。2016年比利时6所孔院主办和协办了面向比利时和欧盟机构的54场大型活动,从中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等角度举办的学术讲座、研讨会、文艺演出和“中国日”等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超过一万人次。欧盟机构、比政府和议会的高级官员、校长、智库专家学者都参加过孔院的活动。此类活动深入基层,贴近民众,反响良好。
  在比最早成立的布鲁塞尔孔院和列日大学孔院从语言、文化、教学法等角度开展汉语教师培训活动。布鲁塞尔孔院借助比中协会开展社区文化服务活动;列日大学孔院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列日大学,每年举办学术讲座,以及汉语教师培训。布鲁日孔院与浙江工商大学合作,通过学生间文化交流促进了校际务实合作,同时通过“一年多考、上门送考”等方式使HSK考试时间和地点更加灵活,极大方便了比利时、法国北部及荷兰南部考生。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孔院利用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学术优势,以中欧关系和欧盟研究为重点召开系列学术会议,吸引了欧洲政界、商界、学界专家、学者出席,产生了一定学术影响力。
  陶洪建说,目前中比语言文化交流,尤其是汉语教学和推广整体发展态势良好。目前,比法语区政府已将汉语纳入比中学外语教学大纲,汉语进入了比利时中学教育体系,计入外语学习课学分,这是比汉语教学政策的一个重要调整。与此同时,各级各类汉语教学机构、孔院和孔子课堂现已基本覆盖比利时全境,有汉语学习需求的学生大多数都可以就近学习。
 
青年交流面向未来
 
  20岁的比利时小伙贾思博从15岁起就跟随旅比中国著名乒乓球教练王大勇学打乒乓球。2015年,贾思博获得了中国政府奖学金,到上海体育大学乒乓球学院学习。小贾告诉记者,“现实的中国与他从西方媒体上看到的完全不同”。而16岁的比利时女孩子林赛到北京体育大学学习归来后,已入选比利时国家乒乓球队,她把中国称为“第二故乡”。布鲁塞尔奥德尔根乒乓球俱乐部主任德沃先生告诉记者,俱乐部非常自豪能够把贾思博这样的优秀青年送到中国学习。当年,在王大勇教练培养下,在该俱乐部打球的赛弗兄弟成为世界闻名的比利时乒乓球运动员,进一步促进和带动了比利时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该俱乐部已连续4年为“中欧乒乓球友谊赛”提供场地和技术支持。王大勇教练还在此组织了中欧青少年乒乓球球赛。小小银球结友谊,将比利时和中国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关键在于青年。中国驻欧盟使团李建民公参认为,贾思博和林赛这样和中国结下“缘分”的比利时青年正是在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框架下开展卓有成效合作的具体体现。作为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的具体执行机构,中国驻欧盟使团充分挖掘和利用“欧盟之窗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每年在欧盟成员国内选派200名青年人到中国学习和交流。事实证明,“欧洲之窗”项目在促进“接地气”的中欧民间交流、增强中欧青年人之间的了解和互信方面取得了切实的成功。受益于“欧洲之窗”的贾思博和林赛只是两名普通的比利时青年,他们学成回比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告诉家人、朋友和俱乐部伙伴,以点带面,成为名副其实的中欧友好民间大使。
 
  光明日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刘军  (光明日报布鲁塞尔7月30日电)  《光明日报》(2017年07月31日 10版)

上一篇:那些难忘的汉语教学课
下一篇:自信·广博·包容

返回本栏目 返回本栏目